一隅不安,举世皆危。作为福州市强化疫情防控、筑牢“外防输入”防线的重要举措,福州国际健康驿站应运而生,并于5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服务保障入境人员1095人,为入住者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
那么,健康驿站长啥样?与传统隔离酒店相较有何特色、优势?又是如何保证入住者不发生交叉感染?22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马尾区的福州国际健康驿站一探究竟。
56天建成智慧化隔离区
43栋建筑可接待约2000人
迎着海风,记者驱车来到琅岐海青营地北侧的国际健康驿站。一排排红色斜顶建筑,错落有致,为周边的建筑风格增添了一抹亮色。
进入指挥中心,两名热情的“服务人员”——迎宾测温服务机器人“笨小宝”和消杀机器人“笨小新”立马迎上前。“笨小宝”负责在指挥楼内值守,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佩戴口罩提醒;“笨小新”在驿站内辅助消杀,24小时自主作业。
驿站总占地面积216.48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有43栋,包括指挥楼、生活楼,以及A、B、C、D区4个隔离组团,有2554个房间、2633张床位,可接待约2000人,切实满足入境人员“一站式”健康管理需求。
43栋建筑从无到有,需要多久?福州给出的回答是:56天!
作为承接境外人员的大型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福州国际健康驿站从建设到投用仅耗时56天,采用装配式技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隔热降噪、降费提效。
“在布局设计、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绣花式’探索,全面提升驿站防疫安全系数。”福州国际健康驿站轮值站长、福清市政府党组成员薛辉介绍,与传统隔离酒店相比,驿站首创色系管理模式。按照“三区两通道”等闭环管理要求,设置专用防疫缓冲区,落实功能设置、安全标准和配套设施,严格规范疫情防控操作流程,杜绝交叉感染和风险外溢。
薛辉介绍,驿站提供单人间、母婴间两种房型,每个房间均设独立卫生间、通风管道和排水系统,配有电视机、空调、热水器、电话机、无线网络等。值得一提的是,驿站内的农耕绿化区别具一格,有水稻、黄花菜、红薯、芋头、甘蔗、柚子树等,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特别重视人文关怀,除了按照五星级酒店标准配置和提供服务外,还开发投用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服务系统,突出便利化、安全性。”聚春园海峡青年营地常务副总经理陈金清告诉记者,入境人员到达健康驿站后直接进入,通过智能化系统完成入住、签到、缴费、退房等手续。客房智能设备可以完成远程测温、流行病学调查、询诊问诊等工作。
原来,隔离房间墙壁上的智能面板,整合了一键呼叫、健康上报、远程测温、信息提醒等功能。出现异常情况时,设备和系统均可自动报警,提醒服务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可以说,驿站是一个智慧化程度较高的隔离区。
政企融合共同发力
确保安全高效运行
在项目实施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怎么确保驿站管理运营不打折扣?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由福州市委政法委牵头市隔离点突击队狠抓管理细节,从规划设计、管理架构、职责划分、制度章程等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一体化推进驿站规范化管理,让驿站环环工作有着落、处处细节见真章。
福州市委政法委四级调研员、市隔离点突击队队长陈琳介绍,根据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驿站采取“动静结合”的管理模式。
“动”体现在专业化健康监管方面,即由部分县(市)区政府成立工作组按月轮值进驻驿站管理,融合各轮值县(市)区政府近两年来管理隔离场所(酒店)的实践经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驿站管理细节进行全方位查缺补漏;“静”表现在保障运营服务方面,由市古厝集团负责驿站后勤服务,保障轮值县(市)区工作组过渡期间工作衔接稳定、各类数据安全等,同时借助企业市场化手段,实现驿站高效运行。政企融合、双轨并行,共同为驿站运转保驾护航。
市隔离点突击队还牵头市卫健委、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古厝集团等单位,制定相关领域的管理制度,从管理规程、健康管理、防控消毒、交通转运、涉疫污废处置、安全保卫、应急消防、后勤服务等多个维度,明确各工作环节要求,综合形成一套组织严密、规范有序、适用性强的管理工作规程,并最终形成《福州国际健康驿站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规程汇编》,为全国国际健康驿站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福清市作为驿站首个轮值县(市)区,工作专班由11名工作人员和80名医务人员组成,截至6月21日,累计接收6批次1095名境外旅客。对有特殊病情以及情绪不稳定的客人,专班还安排医护人员及时跟进开展心理疏导,确保客人入住期间身心健康和安全。记者获悉,第二个轮值县(市)区为闽清县,相关人员已与福清专班顺利完成交接,进驻驿站开展工作。(记者 林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