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包括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其中,马尾区琅岐镇入选农业产业强镇名单。
作为福州唯一入选的乡镇,琅岐镇是传统农业大镇,素有“闽江口的明珠”美称。近年来,琅岐镇依靠良好的农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资源,做大做优现代生态农业这篇文章。现在的琅岐镇,正在以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农业特色强镇”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目前,琅岐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马尾区从当地资源禀赋中,抓住“地”这一特有的基因,挖掘培育,形成产业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助力琅岐镇从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全力打造马尾农业新名片。
注重“优”产业 打造农业升级版
琅岐镇地处闽江入海口,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5平方公里(平原36.5平方公里,山地18.5平方公里),全岛森林覆盖率达20%。“不要小看这个地方,琅岐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土壤肥沃,没有工业污染,是种植蔬果蔬菜的好地方。”马尾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水果和蔬菜产业是琅岐镇主导产业。随着一批又一批农人纷至沓来,这个偏僻小镇的万亩荒田变身美丽农庄。以葡萄为例:1990年前后,琅岐不少农户开始率先种植巨峰葡萄,从此改变了琅岐单一福橘、西瓜、甜瓜等经济作物的散户发展模式。2000年左右,万叶园率先引进夏黑等提子品种。2007年,建瓯人叶志平等人举家来到琅岐岛,引进早玉、香妃等葡萄品种,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行规范管理,开展大规模多品种经营模式,这也开启了琅岐葡萄产业种植新篇章。二十多年的时间,葡萄从最初的试种几亩,到如今种植面积扩大至4000多亩,遍布琅岐岛,品种有巨峰、美人指、红提、青提、夏黑等多种。
除了水果,琅岐的蔬菜也绕不开话题。琅岐蔬菜种植以金砂等村最具特色,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无公害蔬菜的产销。周华官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琅岐人,他先后从事过多种工作。1994年,周华官回到琅岐,开始从事蔬菜种植、批发。2010年,他在金砂村正式创办了新金东农场,占地300多亩。如今,在周华官的经营下,新金东农场已经成为一家专门从事蔬菜、瓜果种植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种植基地,为市级蔬菜直供点。在琅岐,这样的农场还有很多。
缘江而兴、因地而美。围绕地资源做文章,琅岐镇“以农业生财”的磁场效应正不断增强。数据显示,2021年全镇实现农业产值9.6亿元。绿叶菜标准化种养基地面积2500亩,标准化种养基地年产量4.22万吨。如今,马尾区已成立 “菜篮子”工程项目指挥部,建立“1+10+8”联动机制,加快打造“可参观、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琅岐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福建省种业创新中心(琅岐)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全力打造面向全国的“种业硅谷”。
农旅结合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同时,琅岐镇积极探索 “农”和“旅”相结合,通过发展农业观光游、休闲体验游等发展模式,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引领乡村振兴。
“每逢节假日,就有很多游客前来打卡。”“市场需求增加,红蟳的销售很旺盛。”2019年9月,由政府、村集体、民间资本多方面参与投资运营,琅岐经济区正式启动建设金砂管理区乡村振兴一期(红蟳公社)。350亩的鱼塘摇身一变成了声名远播的“红蟳公社”文旅IP,田园牧歌乡村民宿、红蟳养殖示范基地、乡村振兴讲习所、红蟳公社共享农庄、乡村国际钓鱼基地……这里打造出集研学、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文旅产业。
农旅融合、以旅促农。如今的琅岐镇的创建工作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农业转型升级,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等大量涌现;通过培养新型现代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从业人员,使之实现了“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向新农人”的转型升级,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
当然,除了打造特色乡村文旅产业,该项目还不断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的收入,这在琅岐并不是个例。近年来,琅岐镇不断巩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构建“输血+造血+活血”长效机制,总结推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校企联盟、科技特派员等做法,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特色产业等工作力度,实现2021年度80%的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村超过40%。
不仅如此,琅岐镇还扶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1年4家扶龙头壮产业企业均实现正增长,全年产值14.0673亿元,完成年目标102.9%,较去年同比增长32%。培育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家庭农场示范场1家,推荐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