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沸腾展望新闻系统 当前在线9
  
  琅岐要闻  琅岐风采  琅岐文苑  琅岐旅游  琅岐人物  招商引资  海外传真  琅音电台  琅岐店铺  休闲阅读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琅岐文苑>>琅岐文苑
  共有 3021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我的琅岐之行

  发表日期:2015年11月12日   出处:福州晚报    作者:筱陈     【编辑录入:朱立仪

我的琅岐之行

                                                                  筱陈
  琅岐,福州的一个岛,坐落在闽江口畔。从福州驱车,或是上三环,从连江琯头下高速,沿着国道往回走,上琅岐大桥;或是沿着江滨大道穿马尾区、过亭江上琅岐大桥。在一个天朗气清的秋日早晨,我又一次驱车往琅岐,车驶在琅岐大桥,它的恢宏气势深深撼动着我。琅岐之于我,不算陌生,至今算来,已经有了与琅岐的多次接触,而每一次的接触,都加深了对它的印象,加深了对它的感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琅岐参加围海造田。那天,天刚刚吐白,就匆匆赶往台江的轮渡码头,船载着我们,沿着闽江向着大海的方向驶去。这是我第一次乘船领略闽江下游风光。好奇地站在甲板上,听着喇叭中对两岸风光的介绍,我认识了金刚腿,知道了马江以及发生在江面之上的惨烈的马江之战。一个多小时的航程,到了琅岐码头又登上中巴车,车驶在土路上,摇摇晃晃,头晕的我也没有兴趣去欣赏窗外景色。只是返程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天下午,天下起细雨,我们从原路返回,这一次不是从闽江溯流返回,而是登上了轮渡过闽江上琯头。车停在琅岐渡口,一列长队。登上轮渡,观闽江两岸,烟雾锁江,若隐若现的高高的钩车,还有不时穿过烟雨的笛声,让人感到这条江的繁忙。对于这条江,我情有独钟,父辈,从这条江溯流而上,开始了他的逃亡历程。但父辈依旧择居闽江边,日日望闽江,望着闽江水潺流,寄托思乡愁。说真的,这次的琅岐之行,留给我的印象并不深刻,我只记住了,在闽江的入海口,有一个岛,它的名字叫琅岐。
  第二次上岛还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夏日。那一次参加单位的集中学习,地点在依山面海的邮电山庄,下榻的那房间可以俯瞰大海,这也是我第一次如此长时间地欣赏大海。晨时,被海面机帆船的“突、突”声惊醒,走进凉台,望海面波光粼粼,不时有机帆船从海面经过,打破了这海上的宁静。傍晚时,海水被夕阳染成金色,几艘帆船镶嵌在这片金色之中,还有几艘渔船正在撒网,不时有海鸟掠过。那撒在空中的渔网和掠过的海鸟定格在相机之中,仿佛是一幅画,一幅富有诗意的渔舟唱晚图。山脚下,海岸边,有两个人工海水湖,每年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龙舟赛就在这儿举行。每年端午前后,这里人声鼎沸,为清华北大学子呐喊助威,那时,这算是当地比较盛大的活动。然而,岁月流逝,这项活动已经不再。琅岐的海边,还是讨小海的好去处。盛夏时,带着家人,卷起裤管,脚踩在湿润的海滩上,手拿着一根细细的棍子,朝着沙滩上一个个小小的洞口掏去。有时,可以掏到一只只小鱼小虾或小螃蟹,放进瓶子,看着它们在瓶里嬉戏。过些许时间,再与孩子一起到海边,将它们放进海里。望着它们随着海浪而渐去,我仿佛找回了童真。这一次的琅岐之行,我记住了琅岐的海,是啊,这是一个岛,一个一半依着闽江,一半偎着大海的岛。
  第三次上岛,新世纪的头一个十年已经过去。那一次,是和朋友一起去的。朋友告诉我,不去看海,找一个农庄好好地呆着。朋友的这番提议,正合我意。这几年,琅岐的观光农业做得不错,瓜果成熟时,不少城里人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一方面享受着天伦之乐,一方面让孩子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这一次去琅岐,大桥已经建成通车,给人感觉便捷多了,车行在桥上,如彩虹跨在闽江,紧攀的斜拉钢丝,如琴弦,弹奏着属于这座岛的曲子;这曲,有大海奔腾的激越,也有溪水缓流的低诉。车驶过大桥,映入眼帘的便是满眼的绿——葡萄架下,挂着串串葡萄的绿;瓜田之中,满地爬藤上牵着西瓜、甜瓜的绿;芭乐树上,垂挂着果子的绿。道路两旁的笔直的防风林下,果摊一个挨着一个,叫卖刚刚采摘下来的瓜果。绿野之间,不时还可以看到虾池,增氧机将水卷起如银色花朵。我们选择了一个农庄,庄主忙着招呼客人,免费请客人品尝刚刚采摘下的芭乐。主人告诉我们,眼下正是芭乐丰收的季节,许多城里人都带着孩子来采摘。庄子不大,里面有鱼池,不少人在这里垂钓,我们静静地坐在池旁,一边分享着垂钓者的垂钓之乐,一边品尝着刚刚采摘的芭乐。这一次上琅岐,我体会到了琅岐的绿,这个绿字,是琅岐的价值所在。
  这些年来,因为工作的缘故,听人介绍琅岐多了,上琅岐的次数多了。我走进红光村,去吮吸这里的书法气息,感受浓浓的宗祠文化。在我的印象中,农耕印迹越浓厚,宗祠文化越浓郁,但是,就一个红光村,2000多人口,旅居海外侨胞就有1000 多人,历史就这样把一个相对封闭与一个相对开放的琅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今,琅岐大桥开通了,据说还要开凿鼓山隧道,那时,从城区到岛上只要20分钟的车程。把琅岐建成国际生态旅游岛的目标定位已经明晰,环岛公路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新的琅岐医院已经落成,自由贸易区琅岐片区让琅岐成为更加开放的区域,海峡两岸青年交流营地正在建设之中……琅岐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仿佛听到琅岐岛的脉搏在跳动,它的频率越来越快,充盈着激情。
  琅岐,那片土地离我们越来越近。

 

上一篇:谁遗落的珍珠
下一篇:家 住 海 边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琅[70404]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白[62393]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砚[61296]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万[60644]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9 forecast news [琅岐互动新闻系统]  V1.5Access版 b2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缀告服务|儀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

新闻系统核心: 尘缘雅境  制作:杨正炎(雪域一线天) [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莆田网站建设 页面执行时间:93.750毫秒

闽ICP备150207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