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海:在海岛耕耘希望23年
发表日期:2013年9月9日
出处:福州日报
【编辑录入:朱立仪】
|
|
大海是美丽的,然而在边远海岛日日与海风相伴的生活是艰辛的。有这么一位教师,大学毕业后来到马尾琅岐岛一所偏远中学执教,从最年轻的教师,到学校资历最老的教师,再到学校校长,一待就是23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初升的太阳”。他,就是福州市金砂初级中学校长陈龙海。
学生的泪水将他留下
琅岐岛地处闽江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为滞后。1990年,陈龙海头一次踏上琅岐岛时,入目的是那颠簸起伏的轮渡、凹凸不平的码头、泥泞不堪的小路、低矮破旧的房子……贫穷落后的小岛,让初出校门的他心中充满了彷徨。
陈龙海曾有过离开的念头。1992年,刚参加工作两年的他想调至马尾一所中学。经过家人多方努力,调动事项在学校行政办公会议上通过了。这时,陈龙海的学生们不知从哪得来了消息,到办公室哭着恳求他:“老师,你别走了,我们需要你!”望着学生们渴望的眼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陈龙海最终放弃了调动机会。陈龙海给家人打电话说:“对不起,我走不了了,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这一留,就是23个年头。小岛生活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但陈龙海没再想过离开。“从教23年,只要是我教过的学生,我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每个学生都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重要。”听着快45岁的陈龙海如数家珍地说起自己的学生,就知道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他了。
每天送给学生三件“礼物”
如今,已是校长的陈龙海还坚持留在教学一线上。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陈龙海还要管理学校行政、课题研究和校安工程等事务。
陈龙海坚持以校为家,一周有五天时间住在学校,早中晚坚持巡校。他还坚持每天送给学生三件“礼物”——微笑、表扬、机会。他说,给学生会心的微笑,可以让他们如沐春风;给进步者真诚的表扬,可以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注;给落后者表现的机会,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23年来,他放弃了无数休息时间,只要学生一打电话、一来敲门,他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帮学生解难数休息时间,只要学生一打电话、一来敲门,他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帮学生解难释惑,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培优补差,与家长交流沟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陈龙海从不接受家长的任何好处,对待孩子一视同仁。有一次,一个家长给陈龙海送礼,希望陈龙海给孩子一个保送进一类校的名额。他坚决拒绝了,他说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不能带入学校,否则会扭曲学生的人格,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
“他还常常自掏腰包奖励优秀与进步学生,待我们像自己的孩子一般。”曾是陈龙海学生的金砂中学老师朱清告诉记者,自己学生时代十分内向,陈老师课后经常找她谈心,激发她的学习兴趣,让她树立起信心。在陈龙海的带领下,朱清坚持写周记,写身边事,写心里话。“我从中受益颇丰。”朱清说,大家都很喜欢陈老师的课,也把他当朋友一样,什么事都找他商量。
朱清告诉记者,陈老师在当地口碑很好,深受学生尊敬、家长信赖。2003年,在陈龙海的号召下,92届初三1班在美国打工的学生主动集资,为母校添置了第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前校长陈学琛担任班主任的93届初三5班在美国打工的学生也主动集资,为学校制作了一个宣传栏;企业家陈真锋捐资为学校建大门、装修实验室。
想方设法留住更多好老师
近年来,琅岐岛掀起出国热,“流生”现象严重。为动员辍学的学生复学,陈龙海家访的足迹遍布学区的几个村落。
陈龙海说,金砂中学生源最多时达1000余人,近年来,新增适龄儿童越来越少、外迁人口越来越多,现在生源锐减。老师的编制也缩紧了,职称待遇没法跟上,不少教师只能高职低聘,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为此,陈龙海最近又动起了脑筋——如何因地制宜改善老师的待遇,留住更多优秀的老师?
陈龙海告诉记者,在他的牵头下,目前学校正在筹建一个教育基金,发动当地社会力量募集资金,“如果这事办成了,就可以给达到相当职称的老师一定的补贴,让老师们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地留下来”。地社会力量募集资金,“如果这事办成了,就可以给达到相当职称的老师一定的补贴,让老师们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地留下来”。
今年,金砂中学更是迎来了“华丽变身”的大好时机。随着琅岐岛教育纳入马尾区管理范畴,学校启动了标准化建设、校安工程建设。如今每个班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电脑室、电子阅览室里有了液晶电脑,办公室里换上了全新的办公桌椅、橱柜,破旧的教工宿舍楼也正在拆除重建,新校门、300米塑胶跑道进入设计阶段。如今,陈龙海最渴望琅岐闽江大桥早日通车,带来更多人流和生源。
今年,学校57人参加中考,有19人考入一级达标校。陈龙海说:“真希望孩子都能飞出海岛,去寻找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
|
|
|
上一篇:记释宏德法师的慈善事业
|
下一篇:乐做海岛教育的坚守者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