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墨、展紙、鎮紙、揮毫潑墨……昨日是星期天,位於馬尾琅岐紅光村紅光公園旁的琅岐書畫社(紅光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格外熱鬧,村裡的孩子們又利用雙休日聚在這裡,在本村書畫愛好者的指導下學習書畫。 正在指導孩子們書法的紅光村村委會副主任陳再惠高興地告訴記者:“自從琅岐書畫社建成后,孩子們學習書畫有了好去處,學習書畫的人多了,我們紅光村的書卷氣變濃了,凝聚力更強了。” 親近書畫多了 地處琅岐鎮西部的紅光村是著名的僑鄉,全村現有人口2400多人,旅居海外的鄉親1000多人。 紅光村不僅是著名的僑鄉,還是福建省著名的書法之鄉,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陳奮武便是地地道道的紅光村人。 年近古稀的陳再惠告訴記者:“我幼年就開始學習書法,記得小時候幾乎家家戶戶的孩子都學。前幾年‘出國熱’,孩子們忙著上各種英語補習班,學書法的人越來越少,堅持練書法的多是老年人。” 近年來,紅光村村民發揮地理位置優越、土地肥沃的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日子越過越紅火。 村民們物質生活富裕了,對精神生活也日益注重。琅岐書畫社應運而生,村裡一批書畫愛好者義務承擔起了孩子們學習書畫的指導工作。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陳虎志雖然工作繁忙,但雙休日、節假日,在書畫社總能看到他認真指導孩子學習書法的身影。有學習平台、有專業老師、有學習氛圍,孩子們的書法學習熱情越來越高,村裡學習書法的孩子越來越多。現在固定來琅岐書畫社學習書法的孩子就有近百名。 書卷氣濃了 昨日,記者在紅光村看到村裡黃牆紅瓦的小洋樓鱗次櫛比,整潔的街道上招展著書法的宣傳旗,飄送著濃濃書卷氣。書法作品筆法老辣,若不是親聞均是村裡的中小學生作品,很難相信出自莘莘學子之手。 陳虎志告訴記者,書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孩子們學習書法,不僅有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而且可以從小堅定孩子們的文化自信,益處多多。 為了進一步激發孩子們學習書法的熱情,紅光村舉辦各種活動,橫幅、宣傳語一律由孩子們承包,在孩子們中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氛圍。 採訪中,村民異口同聲告訴記者:“前些年,鄰裡間常攀比誰家樓房氣派,現在更願意比比誰家孩子書法好,我們村的書卷氣越來越濃了。” 凝聚力強了 旅居在海外的紅光村村民有春節回老家過年的習俗。春節前后,正是中小學生放寒假的時候,這時,在琅岐書畫社學習書法的孩子又有了用武之地——指導老師組織他們為村民們書寫春聯,春聯內容還可由村民們“點單”。 看著孩子們寫春聯,不少回鄉過年的鄉親們感慨萬分:“這大紅的春聯往家門口一貼,年味就來了,這年味就是家的味道。人總希望葉落歸根,說到底就是眷戀家的味道。” 在紅光村採訪時,記者看到紅光公園花木扶疏、亭台樓閣、小橋流水,一派園林風光。園內還設有文化長廊、燈光籃球場、兒童樂園和健身區等,孩子們在書畫社學習書畫后,總會到紅光公園玩上一陣再回家。陳再惠告訴記者:“公園是村裡籌資750萬元興建的,不論是旅居海外的鄉親還是村民都踴躍捐資,紅光村的凝聚力越來越強。”(記者 吳暉/文 池遠/攝)

红光村文化走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