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和路上好风光
友敦
琅岐通和路,路名取“政通人和”之寓意,寄托着琅岐人民美好的憧憬!
通和路一端始自琅岐轮渡码头,另一端则通向琅岐的最高处——白云山。
沧海桑田,白云山见证着这条路的变迁:原本这里只有田间小路, 狭窄曲折,走在上面脚底生滑;上世纪60年代搞“车子化”,田间小路变成了板车路,坑坑洼洼还真不少;80年代,“板车路”变成可通汽车的公路,但总是尘土飞扬的;新世纪到来,黄土公路变脸,成了水泥路,宽敞又平坦,路两旁还种植上了榕树;前几年,道路又拓宽,人行道上铺上彩色的地砖,“亮灯工程”又把路照得彻夜明亮。
如今的通和路宽敞、平坦、干净、漂亮,路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今年福州市公交公司在琅岐投入运营,崭新的黄色小巴士在这条路上迎来送往。
风景这边独好,路的两边菜园地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蔬菜瓜果的芬芳。清晨与傍晚,在通和路上健身、散步的群众三五成群,络绎不绝。其中老者和妇女居多,轻快的脚步声伴随着欢声笑语在通和路上荡漾。为了给大家有个歇脚地方,最近路两旁的人行道每隔30米又新设置了“休闲椅”。泛着浅红色光亮的木质的“休闲椅”显得十分时尚,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当夕阳西下,退休多年的朱老师总是偕着老伴在这条路上漫步,呼吸着暗香浮动的清新空气,观赏那温馨碧绿的田园,感受一份乡土的清幽。今年他们夫妇俩年龄相加恰好150岁,他们总是走了一段路,就坐在“休闲椅”上休息一会儿。朱老师抚摸着舒适的“休闲椅”,感慨万端地说:“政通人和,琅岐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亮丽。这条路明年将连接琅岐闽江大桥,这路和路两边又该是另外一番模样哦!”朱老师脸上洋溢着晚年愉悦、幸福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