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一五”期间,福州城市空间布局将实施“一城两翼双轴线”城镇集群空间发展战略,形成“七山二水”、“一城七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获悉,《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第九稿)对此作了专门阐述。据了解,该《规划纲要》最后定稿将提交明年1月15日召开的福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
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超三千亿元
征求意见稿透露,未来福州的城市定位是,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集聚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研发中心、教育文化中心。
经济发展方面,“十一五”期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全省提前实现翻一番,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40000元,财政总收入达400亿元。
未来福州布局一城两翼双轴线
未来五年,福州城市布局将发生重大改变,形成“一城两翼双轴线”的格局。
一城:由中心城区(鼓晋台南台7岛)和马尾长安、大学城、甘蔗荆溪、峡南、琅岐、长乐吴航、长乐滨海等七组团组成,人口将达350万人,建设用地35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居住区。
两翼:北翼经济区,由环罗源湾地区的主要城镇、工业区及罗源、连江县城组成,重点发展环罗源湾区域,建成为福州港的重要港区。南翼经济区,由福清海口城头、渔溪江阴、龙田、中心城区等5个组团组成,充分利用丰富的港口资源条件,发展港口工业及其它临海重工业,建设成为福州市乃至全省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产业基地。
双轴:沿海发展轴,北起罗源湾,经可门、大官坂、长安、琅岐、国际机场、滨海新城、元洪投资区到江阴港区,通过建设沿海大通道把这些功能区联为一体,使之快速形成滨海经济走廊。沿江发展轴,以福州市中心城为起点,以闽江、乌龙江为依托,向西可拓展至甘蔗、竹岐,向东发展至长安、琅岐和机场周边区域,重点发展闽江南岸,与北岸形成南北岸相响应、亮丽的沿江城市发展轴。
在提升中心城市品位方面,福州将推进城市“三山一水”向“七山二水”大福州转变,即在原来屏山、乌山、于山、闽江的基础上,向北将扩至莲花山,南跨乌龙江至五虎山,东至鼓山,西至旗山,形成“七山二水”格局,即在原中心城和马尾、长安、琅岐三组团的基础上,增加甘蔗荆溪、大学城、峡南、长乐吴航、长乐滨海五组团。
5年打造各自风骚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将积极引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开发特色资源。其中,中心城区着重承担行政、商贸、金融、旅游和生产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功能。
鼓楼区主要以行政商贸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及现代商贸业和信息软件业为主,建设省会核心区。
台江区主要以商贸服务业为主,并在保持传统商业活力的前提下,培育特色街区,对接新型业态,塑造传统、中介组织和现代商业有机结合的商圈,形成城市中心商贸区。
晋安区重点在优化提升福兴投资区的同时,突出生产资料、汽配专业批发,着力培育以现代物流为主导的大商贸功能,加快建设寿山国家矿山公园,培育寿山石文化品牌,建成福建省寿山石文化旅游中心。
仓山区要依托外延新城区拓展,全面建设南台岛,突出抓好仓山科技园区、金山都市型工业集中区以及中高等院校学区建设,成为富有文化教育、高新技术产业特色的现代新型城区。
马尾区要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扩大城区规模,重点发展电子、港口物流等,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聚集新高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福清市依托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阴经济区开发区、元洪投资区等,以港口建设为重点,围绕建设中等港口工贸城市的发展目标,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物流中转基地、闽台港澳合作基础、科技创新基地。
长乐市发挥机场和松下海港的优势,依托长乐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港口工业,重点壮大纺织、冶金、电力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发展以光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建成二百亿纺织城、百亿冶金城、百亿电子城及火电基地。
闽侯县以汽车工业为重点,加强以东南汽车和戴克汽车为龙头的青口汽车城的建设,同时加快汽车配套项目的引进,壮大汽车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传统工业品以及城郊型经济和高优产业农业基地的建设。
连江县以港口经济为重点,以可门港开发为依托,重点发展电力、水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及物流集群产业,成为全国、全省重要水产品产业基地。
罗源县围绕罗源湾临港工业规划和布局,充分发挥福州深水外港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能源、建材、轻纺、船舶修造、食品加工为主导支柱产业的临港工业,巩固壮大食用菌、花卉等特色农业。
闽清县发挥资源优势,以发展建材工业为主,加快陶瓷业的技术改造,建设形成建材瓷、中高档日用瓷为主的新型陶瓷建材基地和全省低压电瓷的重要生产基地。
永泰县立足于发挥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加快水电开发,发展高优农业及深加工的现代食品工业,加快青云山等旅游区开发,形成有特色的山水、生态旅游基地,建成省会中心城市后花园。
平潭县以建设平潭海峡大桥为契机,重点开发建设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创建旅游精品,形成特色的滨海旅游基地,积极发展临海工业、风力发电、对台经贸合作、海洋生物工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