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
朱子祠是奉祀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祠堂,在八闽大地,朱子祠比比皆是,而马尾区最著名的朱子祠有两处,一是亭江镇长柄朱子祠,二是琅岐岛罗溪朱子祠。近日,记者获悉,罗溪朱子祠已经修缮完成,即将揭牌开放。
罗溪朱子祠地处琅岐岛下岐罗溪之畔,书院依九龙山而建,坐北朝南,清溪从书院右侧潺潺流淌,又叫紫阳祠,圣人殿,古为奉祀朱熹的殿堂和莘莘学子读书会文之场所。
记者来到朱子祠,只见祠内面长12米,纵横38米,四面封火马鞍形山墙,入墙开正门,两边山墙开龙虎门。从正门而入,有插屏门一对,天井三面为回廊。殿堂面呈三开间,进深七柱,明间为奉祀朱子殿堂,供有朱子像,两边次间为书院教室。殿堂分前后殿,用屏门隔断,从左右门通入。后殿两次间厢房作为老师住宿。后殿的后侧设后天井,从后天井两边台阶而上即二进院,面润三开间,进深三柱,双坡顶,其底层作为学子膳厅,二层作为学子宿舍。
朱子祠为土木结构,抬梁、穿斗木构架,两落透后,屋面为硬山顶双坡面,铺小青瓦,地面为三合土。马鞍墙为流线形,狮头灰塑如意云朵。祠内斗木共、悬充、距花、柱托、轩顶精雕细刻;门扇、横风窗花纹精美,古色古香,呈现清代祠堂建筑风格和艺术之精湛。走进殿堂,给人以古朴典雅之美感。
朱子祠始建于明代,具体时间无从查考,祠内有六块清嘉庆十七年(1817)重建朱子祠碑记,系琅岐著名文人进士所撰。相传朱熹为避伪学之难,寓居琅岐,曾于岛上讲学,吸收弟子,彼时岛上形成浓厚的儒学之风。彼时朱熹由长乐而来,经亭江东岐、长柄后寓居琅岐岛,大抵有一年多的时间。那时候没有正儿八经的书院,学子们只能在大大小小的寺庙、祠堂、书斋等听朱熹讲学,其中最多的是在罗溪附近的一个寺庙里。在他离开琅岐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此处建朱子祠,又称紫阳祠,并作为书院,为琅岐岛培养人才。在明代最盛时有百余名学子在书院读书,并以书院为文人雅士燕集之所,琅岐文风呈鼎盛之势。
在明清两代,从琅岐朱子祠走出的勤勉学子,多有出仕,或在京都为臣,或在州县为官,政绩卓著,笔墨飘香,如明礼部尚书陈文肃,户部郎中江文沛,韶州司马董廷钦,户部主事兼兵科给事中董养河,陕西副使董谦吉;清川东兵备道、按察使陈燮等。古往今来,众多官宦墨家慕名纷至沓来,如明宰相叶向高、状元翁正春、工部侍郎董应举等名宦重臣多次驾舟到此探幽览胜,聚友会文,留下许多名篇佳句,为之吟咏不绝。
民国时期,琅岐朱子祠还是名声在外。民国16年(1927年),陆军中将和上将林之夏与胞弟林知渊到琅岐访友,慕名游罗溪、憩朱子祠,阶下玫瑰花绝艳,感怀挥毫,题壁纪之:“山寮花下忆君家,欲寄芳馨道阻赊。为数破瓜年牵末,临行折取半开花。”林之夏对罗溪朱子祠情有独钟,曾三游罗溪朱子祠,留下五首诗,为朱子祠吟咏不绝。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时光荏苒,从嘉庆至21世纪,琅岐朱子祠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破旧不堪,在相关人士的呼吁下,朱子祠保护修复工程已于近日完工。朱子祠为琅岐岛上不可多得的古建筑、古书院,也是一道古朴的人文景观。近年来,文物专家,文史学者经常赴朱子祠考察,认为朱子祠很有文物价值,应当加以重修保护,使朱子文化发扬光大。
记者:郑婷 陈晓静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