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胡耀邦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从这一年起,邓小平开始做退休的准备工作。8月1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透露,中央正在考虑设立一个顾问委员会,积极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同时也便于使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更加精干,逐步实现年轻化。
尽管党内外一致要求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主席,甚至一些外国领导人也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这种愿望,但邓小平婉言谢绝,力排众议。他认为,在60多岁的人当中,胡耀邦政绩突出,提议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并对胡耀邦说要“当仁不让”。
然而,胡耀邦认为,党和国家正处在关键的历史转折期,非常需要有邓小平这样无论在资历、威望还是在才干上都非常卓越的老一辈革命家掌舵,自己不适合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他在会上会下坚辞不就,共达十次之多。在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休息间隙,胡耀邦在勤政殿的走廊里还想说服别人支持他的意见,他说:“党的主席我不能当!这个职位很重要,还是小平同志当好。”
1980年11月10日至12月5日,中央政治局连续开了九次扩大会议。在第九次扩大会议上,胡耀邦依然表示:“几位老同志提名我担任党的主席,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不是什么谦虚,确实不够格。我也不同意……小平同志曾经说,要当仁不让。当仁不让我是同意的,但是,当不行就不上,也是正确的。”在最后一次就此问题交换意见时,邓小平用异常严肃的口气对胡耀邦说:这是组织决定,党员必须服从!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一致决定:向即将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建议,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在六中全会前,暂由胡耀邦主持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由邓小平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1981年6月29日下午,胡耀邦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后,向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们谈了几点意见:“第一点,这几年谁的贡献大一些?我看贡献大一些、多一些的,还是老一辈革命家。拿常委来说,是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四位同志。小平同志因为经验特别丰富,精力很充沛,加上长期斗争建立起来的巨大威望,他起的作用就更突出。第二点,两个没有变。本来,按全党绝大多数同志的意愿,中央主席是由小平同志来担当的。除小平同志之外,无论从水平、从能力、从资望来说,还有好些老同志都比我更合适……现在就这样定下来了,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我有责任向全会说明,有两条并没有变:一是老革命家的作用没有变,二是我的水平也没有变……”
随后,邓小平发表讲话:“我们这次把胡耀邦同志选作党的主席,刚才他作了一个简短的讲话,我想,这一段话也证明,我们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男,字国光,湖南浏阳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1981年6月至1987年1月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
胡耀邦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三团党总支书记。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共青团书记、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81年6月至1982年9月担任中共中央主席,1982年9月至1987年1月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