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六十,白驹过隙。沉稳睿智,老有所成,家境殷实的他本应是按部就班,乐天知命的生活模式,而他的六十岁,却活出了另一番精彩。他就是生在琅岐、长在琅岐、并将满腔热血奉献给琅岐的翁玉云同志。
见到玉云同志时,他仍然坚守在战“疫”一线,亲力亲为的进行交通公司内部的防疫消杀。为防止疫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他第一时间响应部署停止了所属前锋中巴客运车队7辆车的交通营运,并做好营运人员摸排管控工作。作为琅岐“本地通”的他还主动承担起“数字琅岐”31个村级路口安装监控的协调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天从早到晚驾着自己的私家车穿梭在琅岐的各个村落,只为琅岐能早日装上防疫“千里眼”。
他还是一个有“故事”的人。17岁就早早进入社会,取得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拖拉机驾驶证,他曾有机会入伍,成为部队拖拉机队的一员,但他再三思量,毅然决然的留在了热爱的家乡--琅岐,成为一名村干部。
而后他将战线移到琅岐岛的最东边--轮渡码头,转业不转志,凭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干劲,他迅速成长为“轮渡站”站长,看着每日轮渡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他心里深知:要致富,先修路!随着琅岐闽江大桥的建成,轮渡站结束了自己的使命,面对这个结果,他并不觉得遗憾,大桥的畅通更加需要交通运输发展,于是他换了新岗位—交通运输公司,守护这座岛屿。
正因为“国有资产的整合”交通运输公司并进城投“大家庭”,我们才有幸的认识了他。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他,为了家乡的建设发展,主动分担公司项目前期征迁交地工作;为了交通系统内的退休老同志老有所依,主动化身为他们的爱心联络员,实时为他们解答各类问题,并针对性的为他们解决困难。“先做人、后做事”是他的人生准则,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尽管他曾经历过坎坷与挫折,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工作,他都始终初心不忘坚持这个准则,也使得他广交好友,因岛结缘,共聚琅岐。
琅岐国际生态旅游岛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位城投人以新时代的“老黄牛精神”耕耘,只有保持一股工作干劲、一腔工作激情、一番拼命精神、一种必胜信念,才能彰显琅岐的本色。正所谓“老牛不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让我们为翁玉云同志点赞,向他学习,把发扬“老黄牛精神”当成一种追求,为琅岐岛的腾飞尽一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