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至前后,在琅岐后水村,有几户村民家中的炊烟从早到晚,伴随着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的是煮地瓜的香味,这种以番薯为原料,由手工酿制而成的农家佳酿——地瓜烧,已经成为后水村的代名词之一。今年,后水村开始为乡村产业谋划,后水地瓜烧也被列入其中,注册商标,打造品牌,“说不准明年我们还会来个品酒大会,看看我们村的地瓜烧是不是琅岐最好的!”后水村委会成员何义利自豪地说。
“做地瓜烧的第一步是要拌酒曲,之前还要洗地瓜、切块,再铺开捣成泥,进行冷却。”12月7日,在后水村酿酒农户何总的家中,每年的地瓜烧酿制又拉开了序幕。早晨天还未亮,何总夫妇就要将刚刚收获的地瓜装筐,用自来水冲去表面的落叶泥土,再把地瓜切块分装。厨房里柴火高垒,炊烟袅袅,特制的蒸锅热气腾腾。“地瓜切块后就要蒸熟蒸透,一锅可以装两百多斤,蒸熟一锅需要一个半小时。从早忙到晚,一天下来最多能蒸四五锅。”何总说道,“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蒸煮地瓜时也有窍门和要注意的工序,比如说把大个的地瓜放锅底,小块的往上叠,还有恰到好处的火候,这样,蒸出来的地瓜才不容易焦糊。”
随着一锅熟透的地瓜被捣成泥,冷却后再拌入红酒曲,这款舌尖上的佳酿,还要经过四十至五十天的发酵,才能开始最后一道工序:蒸料。“发酵的时间根据料温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来决定,当料温由原来的温度上升3至4度,然后又自行下降时,说明发酵结束。”何总介绍,发酵后的地瓜泥被装入形似漏斗的蒸馏器中,用柴火烧,这就是蒸料。蒸料过程中用自来水冷凝,当烧制开始,酒香四溢,清醇可口的地瓜烧便沿着蒸馏器的出口缓缓溢出。
坚守传统工艺才能有原汁原味,多年来,像何总一样,后水村的酿酒人一直采用祖祖辈辈辈传下来的手工酿酒技艺。原料纯天然,不添加任何化学原料,后水村烧制的地瓜烧甘冽清甜,入口丝毫不冲,香气沁人,不仅在琅岐岛内知名度高,甚至有来自福州主城和连江、长乐的居民前来订购。“今年我们家的地瓜收成好,大概几百担(注:一担约五十公斤),要从冬至前烧制,直到来年的清明。每百斤的地瓜能烧制出二三十斤酒。”何总说,“从地瓜烧烧制开始就断断续续有人预订,几乎供不应求,等到夏天,几十吨的成品酒已经销售一空,按照每斤七块多的售价,一年光卖酒的收入就有七八万元。”
“后水村三面环山,以前村里的田地少,人口多,家家户户都种植地瓜,村民把盈余的地瓜烧制成酒,久而久之,后水地瓜烧的名气就起来了。”后水村委会成员何义利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村里的酿酒大户约10户,每户每年都能酿造几十吨,酿酒销售成为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如何打出后水地瓜烧的品牌,成为了今年后水村的重头工作。有统一的生产销售标准、让更多人在商超市场就能买到正宗的佳酿、让海外乡亲们远在异乡也能品酒一解乡愁,成为后水村民的愿望。在村两委和酿酒农户的商议下,大家对后水地瓜烧做成品牌有了统一的认识。经过初期筹备,今年重阳节,村里的老人们在聚餐时就喝到了印着后水村地瓜烧标志的佳酿,并赞不绝口。
“现在,我们村的地瓜烧产量还是有限,当年酿的酒在当年就一售而空。而地瓜烧酿造后存放的时间越久,其附加价值就越高,如果能让后水地瓜烧酿造上规模,既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也能促进村民增收,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义利说,目前,后水村正在积极开展后水地瓜烧的商标注册,也初步定下酒坊工厂的选址,到时,村里的地瓜烧酿制就可以统购统销,引入相关质量检测体系,让后水地瓜烧酒香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