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响,蟹脚痒。继去年9月被端上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餐桌后,琅岐蟳再次大出风头——今年9月15日举办的首届琅岐红蟳节,3万人前往现场追捧,近60万人次通过网络“围观”。
琅岐红蟳为何这样“红”,其产业现状如何,市民怎样才能吃上正宗琅岐蟳?连日来,记者多次踏上琅岐岛,探访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1“琅岐蟳”名头越来越响
昨天上午10点多,琅岐鲲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内,社长江爱坚和养殖大户林里枝讨论起刚结束的首届红蟳节仍难掩激动,“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琅岐蟳’的知名度,打响了品牌,提高了大家的养殖信心。”江爱坚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订货的客商变多了,还不时接到要求采访的媒体电话。红蟳节一结束,包括中央和省市的不少媒体,就纷纷慕名而来,宣传报道琅岐红蟳。同时,每天都有人打来电话订购,或开车来到琅岐购买,虽是收获旺季,琅岐蟳依然供不应求。
在福州,琅岐蟳名声颇响。许多家庭产妇坐月子、小孩长身体、病人初愈时,吃红蟳是必不可少的。琅岐当地,红蟳被公认具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的效果,民间盛传“1只八月红蟳抵过1只鸡”。据说,哪户人家小儿夜里遗尿,吃上三四只红蟳,症状立刻减轻,非常神奇。村民董先生回忆,以前琅岐人进城走亲戚,流行拎上一袋本地红蟳,既合适又体面,价格也不算贵,但胜在罕有,亲戚们都会开心收下。一些搬到福州主城区居住的琅岐居民,家里有产妇坐月子,还经常托人带点正宗的琅岐蟳补身子。
去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琅岐蟳以其口感绝佳、天然养殖和国家地理标志的身份认证,从众多备选品种中脱颖而出,成为专供水产品之一。
2独特环境孕育蟳中珍品
《福州名产志》记载:福州市沿海岸边都产有青蟹,以平潭“金蟳”和琅岐的“红蟳”最为名贵,久负盛名,曾列为贡品。
琅岐蟳有公有母,收获也分两季。每年7月至10月,是公蟳丰收季,公蟳又称菜蟳,蟹膏金黄丰腴,俗称黄膏蟳。母蟳则在11月中旬至元旦前后收成,蟹膏为红色,又称红蟳或红膏蟳。和别的红蟳相比,琅岐红蟳膏多肉肥,蟹肉纤维细腻,入口丝丝缕缕,口感特别鲜甜,风味绝佳,令品尝者情不自禁赞叹。
“琅岐红蟳是有特定生长区域的,离开这个区域,口感就变差了,就不是真正的琅岐红蟳。”有着多年养殖经验的江爱坚介绍,琅岐位于闽江入海口,这里是淡咸水交界处,独特的水质、水温、盐度和丰富的饵料,造就了红蟳的独特风味。这个区域,据当地主管部门测算,大概有62平方公里。
2015年,经申报,琅岐红蟳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3落后生产方式限制产业发展
琅岐蟳名头虽响,但市场上并不多见,一般人要吃到并不容易。“主要原因是养殖方式落后,成本过高,一直无法形成规模化养殖。”林里枝说。
琅岐蟳分野生的和养殖的两种。野生的主要“靠天吃饭”,整个琅岐约有30条船从事捕捞,捕获数量有限。上世纪70年代末,当地开始人工养殖,至2004年,养殖面积已达5000亩,全年产蟳100多万公斤,一度销往广东、浙江两省。但之后,蟳产量急转直下,养殖成活率由最高90%下降到不到40%。究其原因,至今无人知晓,业内猜测为水文、气候、养殖环境的变化所致。到了2017年,琅岐蟳养殖面积已萎缩至约500亩,产量不到4万公斤。
“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江爱坚略显无奈地说。首先是蟹苗问题,目前技术条件下,琅岐无法通过人工繁殖苗种,唯一途径是从渔民手中收购捕获的野生蟹苗,僧多粥少,限制了养殖数量;其次是成活率问题,琅岐红蟳对养殖环境非常挑剔,水质、水温、咸度甚至放苗的风向都可能影响成活率,有时水温差几摄氏度,成活率就降低十几个百分点;在饵料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琅岐红蟳常年投喂的新鲜小鱼小虾,也要从渔民手中收购,碰到台风等坏天气,就买不到了。因此,目前琅岐的多数养殖场,都很难达到精养的条件。以上种种,也限制了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4公开征集做大做强产业良策
琅岐红蟳的现状和出路,已经引起琅岐经济区的高度重视。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做大做强红蟳产业,让琅岐红蟳又“红”又“火”,成为当地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琅岐经济区党工委书记江智文说,通过举办首届红蟳节活动,再次打响了琅岐红蟳品牌。下一步,将结合琅岐经济区的开发建设,统筹考虑规划红蟳养殖,力争做大做强这一传统特色产业,将其打造成为琅岐的金字招牌。当务之急,是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就如何解决现有问题、推动产业发展,公开征集各方良策和意见建议。
“基地化养殖”是江爱坚和林里枝一直探索的思路。“目前琅岐蟳的养殖池塘较为分散,承包期短,难以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江爱坚指出,为提高蟳的成活率,合作社长期以来进行过多种尝试,比如在近海设置网格养殖、制作人工“蟹公寓”进行养殖等等。
“但是没有规模成不了气候,所以我们认为可以在政府牵头下,集合作社、养殖户们的力量,建立一座标准化的养殖基地,制定一整套技术规范,进行科学把控,同时成立高效技术团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琅岐蟳的产量,从而带动全区的科学养殖,形成规模化效应,并延伸发展蟹苗繁育、蟳加工、饵料供应、休闲观光等上下游产业。”江爱坚说。
养殖户们希望,通过做大做强,琅岐红蟳最终走出福州,走向全国,甚至让全世界人民都可以享受到其独特美味。
若您有好建议,可以扫描右边二维码,通过评论的方式提交,我们将转交琅岐经济区党工委、管委会。
若您想了解琅岐红蟳前世今生,也可扫描右边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