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红光湖浮雕解读
琅岐红光湖公园浮雕解浮雕
琅岐红光湖公园是福州市最大的人工湖公园,也是马尾区首个“海绵城市”试点项目,更是琅岐西大门一张亮丽的“名片”。“嘉登琅岐”组雕就位于美丽的红光湖畔,由著名的雕塑艺术家程俊华、张文霞夫妇精心打磨创作,浮雕墙长41米,高3米,生动展示了琅岐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体现琅岐深厚的历史人文,美丽的自然风光,并描绘了琅岐致力打造生态旅游岛的美好发展前景。若您想对浮雕墙有更深入的了解,就请跟着小编一起来解读吧!
一、开篇
浮雕墙开篇就介绍了琅岐,古名嘉登,白鹭飞翔,海浪翻腾,记录琅琦岛远古的历史和美好的今天。
琅,晶莹如玉,金石有声。岐,俊美青山,丰饶之岭。
《山海经》里海内南经就有关于琅琦岛历史: “闽在海中”,相传琅岐岛的白云山、九龙山在几千年前,和福州昙石山古时候是相连的三座山,都是泱泱闽国的组成部分。画面云雾缭绕,远古意境。
根深叶茂的巨大榕树,象征着琅岐与福州同属闽越国,一脉相承。
宋梁克家在《三山志》中记载,当时的琅岐在晋安东海畔里,名“王晡山(中)”。
二、唐辟海陬
第二部分画面中,闽王骑白马叱咤风云,旌旗飞扬,开疆辟土。(闽王旁边的是泰山宫、巡检司城楼)
唐末五代初,闽王王审知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开辟甘棠港,以便通航,修造海船、交换货物,招徕海外商贾,以通有无。因闽江入海口怪石耸立,堵江塞海,惊涛骇浪“覆舟害物”,于是,他派得力部将刘山甫到闽江口王埔渡(今琅岐凤窝渡),“碎巨石”、“移其艰险”,甘棠港也就“化安流于碧海”了。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港口“甘棠港”成为琅岐岛的著名史话。 甘棠港也曾经是郑和下西洋避风启航处。
三、宋稠庐宇
第三部分画面中,将明万历年间的王埔渡及琅岐岛全古地图原样复制了出来,能看到当时的凤窝屋舍林立,闽江口两岸船帆片片,巡检司城楼上旌旗迎风招展。
琅岐岛作为福州甘棠港故里,在宋代就开始了发展并逐渐繁荣。现在凤窝村,还留有两口偌大的宋井,依然清泉流淌,画面创作上配以吉祥的云雾缭绕,让人充分想象到当年这里市井繁荣,旌旗飘扬的景象。
到了元代,琅岐岛原有的“海畔里”这个地理概念的称谓,被改成了寓意美好的“嘉登里”,琅岐岛也因此被叫作了嘉登岛。
四、明标宦绩,清振科名
琅岐岛历史以来注重文化学识,耕读传家,宋至清,出了40多位进士、举人。有的在历史上还可圈可点,如王祖道、翁正春、陈文肃、林存等等。吴庄村人王祖道,是岛上的第一位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他分别在宋元佑三年(1088年)、崇宁二年(1103年)两度出任福州太守。
“唐辟海陬,宋稠庐宇,明标宦绩,清振科名”,这是清代里人为琅岐朱子祠撰写的长联里的一句,它是对千年琅岐历史人文的简洁而形象的概括。今天,你走进琅岐,如果拉长耳朵,一定还能听到不少关于琅岐的千年故事呢。
五、生态琅岐
第五部分画面为琅岐十景的部分:白云观日、天竺听泉、五虎守门、金鸡报晓、双龟把口、白猴戏水、烽火古炮台……
大诗人陆游曾到琅岐,写下《航海》一诗,赞美琅岐为蓬莱:
航海 : 羁游那复恨,奇观有南溟。浪蹴半空白,天浮无限春。 吐吞交日月,预洞战雷霆。醉后吹横笛,鱼龙亦出听。 流落何足道,豪气荡肺胸。歌聚海动色,诗成天改容。 行关跨鹏背,弥世蓬莱宫。
六、宗祠文化
与许多福建人一样,琅岐人绝大多是典型的“河洛郎”,许多祖先也是来自中原河南固始县,中原文化的印记至今刻在琅岐人的心里——敬宗穆祖,耕读传家,家族延绵,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各个家族,荣耀的历史,都得以传承和发扬。著名的江氏,先祖江淹的梦笔生花,在中国文化史上,耳熟能详。
海洋文化氛围中的琅岐人,有着勇敢的海洋精神,有敢于开拓进取的勇气。琅岐人漂洋过海,走向五洲四海。琅岐人心系祖国、情怀桑梓的中原文化与面向世界、开拓进取的海洋文化的交融,也集中体现在了今天岛上众多的姓氏祠堂里。
七、琅岐新篇
绿色生态的琅岐岛,弥漫着瓜果的清香,飘散着海味的鲜美,起舞着漫天的白鹭,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闽江入海口。琅岐大桥飞架,连通福州与琅岐的陆路交通;海峡青年交流营,承载着两岸青年的交流互动以及对于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景!美丽的江口明珠,将努力打造成为国际生态旅游岛。
未来的琅岐,丰富的宝藏,海之珍品,犹如珍珠出水闪耀着光芒。美丽的海神手捧珍珠献出宝藏,又象征着琅岐如海中明珠冉冉升起。 嘉者,美也、善也、吉也;登者,上也、进也、成也。嘉登者,琅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