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清风、正气!你一样都不配得到。”正气凛然的林存驸马对贾似道说到。贾似道一声喝令:“立斩!”台下座无虚席,连走道上的看戏人更是伸直了脑袋,看着台上恸哭的公主,气叹:“实在是可惜了,龙台驸马是好人,是清官呀!”
7月8日晚,《龙台驸马》以崭新的面貌亮相马尾区马江剧院。这出戏剧情、舞美、编曲全部翻新,光演出时长便足足有两个小时,海峡闽剧团台前幕后50多名演职人员都绷紧了神经,力求在福州市第24届戏剧汇演现场能完美演出。
当晚演出现场观者如堵的场景勾起了海峡剧团团长杨碧霞的记忆,7年前《龙台驸马》初创之时,第一场戏便是在龙台驸马故乡马尾琅岐镇龙台村演出的,“当时剧团连演两场,礼堂里聚满了村民。为了看到台上的演出,有的甚至站到摆放贡品的供桌上。”
谁曾想《龙台驸马》的“爆红”竟源于一次“偶然”,杨碧霞回忆道:“当初我们正在闽侯探访《林浦尚书》相关故事时,偶然听人说起了琅岐龙台村林存当上了驸马,经历曲折,很有故事可说。”好故事值得挖掘和传播,杨碧霞当下就做了一个决定——把龙台驸马搬上舞台。
可杨碧霞刚跨出第一步就碰了钉子。“新剧需要导演和编剧,我找了很多人,他们都不愿意接,因为要做一个真实人物,是非常难的。它不比文学创作,可以凭空想象,它必须尊重原有的人物、事件和历史背景。更关键的一点龙台驸马是许多琅岐人耳熟能详的童年故事,稍有夸大或者不同,大家一清二楚。”就连剧团的同仁也拦着杨碧霞,认为这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苦心人天不负,几经周折,杨碧霞终于找到一级编剧陈道贵先生,“我与导演一起找到了陈老师。”初闻此事,陈道贵并没有直接接下剧本创作的活,“他知道我对这个戏有自己的看法,便答应先写两场试试。”
不久,陈道贵将两场戏的剧本摆在了杨碧霞面前,“看完剧本后,我觉得有戏,决定把这部戏做下去。”剧本正式进入创作阶段,为了让戏剧更有看头,杨碧霞和编剧、导演沟通交流了无数次,在剧情方面都曾有过激烈“交锋”。“文学剧本有它自己的表达方式,比如在情境的渲染上,可以极尽想象,但放到舞台上的表演就得考虑上演的效果。”本是闽剧演员出身,又带团多年的杨碧霞对这出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坚持,“传达戏的思想内涵,文学剧本可以喊口号,但舞台表现就只能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或台词表演去传达,口号喊多了,就不够接地气,不够真实,也就很难进得了老百姓的‘法眼’,更别提被喜欢。”
几经“交锋”,杨碧霞决定退后一步,“大家都是为了让这出戏更精彩,编剧有自己风格,我有自己的经验,我们应该是互补的关系。”苦磨数月《龙台驸马》剧本终于诞生了。
艺术之路无止境,到今年为止,《龙台驸马》已经过了三次“蜕变”,每次改变都要经历半年乃至一年的“阵痛期”。“好剧既进得了百姓市场,又得入得了艺术殿堂!这是我的理想。”因为热爱,杨碧霞一直咬牙坚持创新剧本。
为了冲刺此次福州市戏剧艺术汇演,剧本提升后,杨碧霞带领全团演职员加紧排练。“我们是民营剧团,每天都有演出,所以排练的时间非常紧,除了演出、吃饭和短短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剩下的时间我们都用来排练。”有时排练累了,演员们“瘫”在舞台上的情形屡见不鲜。“我很谢谢我的团员们,没有他们的坚持,也就没有这样一出叫座的戏。”
正因海峡闽剧团具有鲜明福州地方特色的原创闽剧、喜闻乐见的高水平演出和良好的群众口碑,得到了大量观众的追捧,戏约不断,演出市场反响良好。近年来,海峡闽剧团经过多年的发展成绩斐然。2016年海峡闽剧团荣获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优秀基层戏曲院团奖励,2017年获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试验基地称号;剧团创排的闽剧《黄勉斋》入选文化部2016年度戏曲剧本孵化计划,并顺利进入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复评答辩,是福建省入围复评的唯一一家民营剧团;闽剧剧本《寒窑赋》获2017年度福建省地方戏曲扶持专项资金。
“艺术之路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杨碧霞表示,为了冲刺省赛,她还将对《龙台驸马》进行又一次全面的提升,希望《龙台驸马》能成为马尾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个故事。多年来,也正因杨碧霞不改初心,一部讲述马尾船政历史的新剧已初具雏形,杨碧霞眼神里透着坚定,她说:“做具有贴近百姓生活,有泥土味的戏剧一直是我的追求的,要创作好的剧目,只有不断地努力再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