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出生于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家道贫困,父亲早亡,5岁入学,受学于父亲的好友胡宪、刘勉之、刘子晖等。18岁贡于乡,次年中进士,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任泉州府同安县主簿,后罢归, 继承二程的理学,著书立说,讲学论道,一生著述70多部,凡460卷;创办书院27所,学生达几千人。朱熹在中国思想史及教育史上发出莫大声光, 留下莫大影响。为赞颂朱熹功绩,八闽多地建有朱子祠,春秋二祀,生员学童, 皆礼拜朱文正公。
明、清两代,琅岐岛文风鼎盛,学堂幢幢、书院林立,其中下岐罗溪之畔的朱子祠规模最大。祠始建于明代,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修,又称罗溪书院,是琅岐岛文人墨客崇尚之地。
罗溪书院(朱子祠)坐落于九龙山麓,罗溪之畔,为土木结构,抬梁、穿斗木构架,两落透后;正大门上方石刻“朱文公祠”正名,并有“奉旨祀典”附碑。祠四面有封火马鞍形山墙,雄伟壮观。正厅内进深七柱,宽广明亮。后厅两边设有书院教室,还分布有膳厅、宿舍、厨房等。门扇、横风窗花纹精美,古色古香,呈现清代祠堂建筑风格和艺术之精湛,给人以古朴典雅之美感。
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罗溪朱子祠年久失修,木构腐朽,墙体剥落,整座几乎倒塌。2016年,在有识之士多方呼吁之下,揭示于报端,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乡贤何强先生等奔走争取之下,2017年5月,由马尾区人民政府,省、市文物局拨款320万元启动修建。修建工作由琅岐镇政府主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由省古建筑设计院设计图纸,经过立项、勘察、招投标、施工等,历时八个多月,现祠堂主体基本修复,风火马鞍夯土墙,前院天井迴廊、大殿堂、后院天井、文昌阁以及祠左侧通廊、厨房等全部完成。祠堂主体修复总建筑面积达750多平方米,目前正等待验收。
一座宏大的古建筑起死回生,令人驻足感叹!
为保护文物,弘扬朱子文化,政府办了一件实事,群众大为点赞。大家希望下一步在祠外进行周边环境整治,完善祠内设施,同时加强管理,将朱子祠建设成为宣扬先进文化的平台,成为人们游览、学习、娱乐、休闲、养生的文明场所。











(朱立仪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