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沸腾展望新闻系统 当前在线10
  
  琅岐要闻  琅岐风采  琅岐文苑  琅岐旅游  琅岐人物  招商引资  海外传真  琅音电台  琅岐店铺  休闲阅读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琅岐要闻>>琅岐新闻
  共有 2317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红光村女儿们捐贺寿钱建“女儿书院”

  发表日期:2017年9月21日          【编辑录入:朱立仪

    在琅岐镇红光村,由村民集资建成的红光公园已然成为了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公园内,一座农家书屋被村民叫做“女儿书院”,这座已经伫立了13年之久的书院,被全村奉为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的“典型”。

  9月19日,记者来到红光村,“女儿书院”门口树立着一块《女子献建书院碑记》,记录着书院的“前世今生”。老书记陈奋梓是“女儿书院”的发起人,他的女儿也是捐献的其中一人。

  “13年前,红光公园动建,得到了全村人的支持。  ”按照规划,村内得配备一座农家书屋。“但是集资已经过一轮,书院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陈奋梓告诉记者,村民代表大会上,有村民代表提出,女儿虽是嫁出,但生于斯长于斯,她们不少人都对红光村有感情。“这些孝顺女儿归宁时,经常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遇到父母寿辰更是要花不少钱,何不把这些钱用在更合适的地方?”红光村是琅岐岛上的书画村,曾走出陈奋武等一大批著名的书法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村里每家每户都有孩童学习书法,而一座农家书屋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村民的提议,得到了一致同意,让村民感动的是,时年90多岁的陈苜莉老人带头捐献了10300元,在她之后,共有61名女儿前来捐资,“原本只需要十多万元,没想到后来还多出了数额,我们就把这笔钱用来购买图书和农家书屋的维护。”“女儿书院”的故事广为流传,村民陈奋梐为此写下了《女子献建书院碑记》,“……女备集资捐建书院,以期士先器识,俾家园人文环境益成其美,斯之善举,以褒厚德。”

  在红光村,移风易俗、孝老爱亲早已有了传统。该村村委会主任陈要武告诉记者,红光村虽然华侨多,但大家都能秉承节俭的传统美德,就算是归国华侨家中的红白喜事,也都不铺张操办。

  65岁的陈庸坚对此颇有感触,“我年轻时,村里还有些许陋习,尤其是红白喜事,大家攀比的是谁花钱多,排场大,最多的时候会宴请100多桌,有时候一场喜事办下来要花20多万,现在能节省近一半。大家嘴上不服输,其实心里也不喜欢这样铺张浪费。”后来,红光村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倡导勤俭节约、尊老敬老和厚养薄葬,村民的道德素养明显提高。

  风气变了,大家也改变了攀比心态,现在丧事从简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喜事新办也成为了时尚,村民心中树立起了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的新观念。红光村还将村里的“红光娱乐园”作为村民操办红白喜事的场所,“既让利于民,又能起到村民之间的监督作用,各家如何做到移风易俗大家都看在眼里,能因此遏制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



 


上一篇:琅岐经济区重点项目工作专题会召开
下一篇:琅岐首批安置户今日回迁选房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琅[70474]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白[62461]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砚[61349]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万[6071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9 forecast news [琅岐互动新闻系统]  V1.5Access版 b2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缀告服务|儀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

新闻系统核心: 尘缘雅境  制作:杨正炎(雪域一线天) [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莆田网站建设 页面执行时间:156.982毫秒

闽ICP备150207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