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沸腾展望新闻系统 当前在线31
  
  琅岐要闻  琅岐风采  琅岐文苑  琅岐旅游  琅岐人物  招商引资  海外传真  琅音电台  琅岐店铺  休闲阅读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琅岐风采>>民间故事
  共有 2726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琅岐陈文肃尚书之路

  发表日期:2016年8月19日      作者:杨东汉     【编辑录入:朱立仪

  

  琅岐岛凤窝村道观山上,有一座明代尚书墓,历经六百多个春秋,仍保留完好,引众多游客到此观光揽胜。

  顺着凤窝村环岛公路往东200多米,路旁的一座六角形碑亭,碑亭内立一块高大的花岗石神道碑,碑额阴刻“皇明”两字,碑文曰:“赐进士第礼部尚书文肃陈公神道”。从碑亭往南的田间小路走百来米往道观山攀登,10分钟后便到了尚书墓。

  据《闽侯县志》和《凤窝陈氏族谱》记载:陈大肃原名陈大观,又名陈肃,字文叔。闽县嘉登里琅琦王埔(今琅岐镇凤窝村)人,乃凤窝陈氏二世祖。文肃生于元天历戊辰年(1328年)。少年时在岛上书院苦读,慷慨好义,文武双全。明洪武初,“公奋不顾身,督千余人为台江保障,身先士旅,台江以定,功业赫赫。”明初,倭寇经常袭扰台海。文肃痛恨倭贼,曾率领千余兵勇参加平倭战斗,为保卫海防立下战功。奈因当时朝廷不兴科举,陈文肃在家耕稼牧渔,等待时期,报效国家。明洪武辛酉年(1381年)春,时已53岁的陈文肃,经河间县令欧阳枢推荐,以孝悌力田、文武全才赴京取仕。殿试时,明太祖朱元璋见他一表人才,极是好感。帝问之安邦治国大计,文肃对答如流。帝叹曰:“有是人才出何晚也”,并问文肃:“卿欲为何官?”文肃答曰:“爵位惟皇上所与,臣下弗敢自专。”帝大喜,阅其名,御笔改文叔为文肃,授淮安知府。

  文肃到淮安赴任,久旱不雨,盗贼猖狂。文肃带领地方官和老百姓冒着烈日爬山越岭,寻找水源,兴修水利,抓拿盗贼。淮安大治,百姓得以安居。次年,朱元璋擢升文肃为四川提刑安察使。文肃离任之日,淮安父老乡亲依依不舍,于是留题于谯楼,至今尚存。古时,蜀地偏远,盗贼如毛,官吏无为,重捐杂税。文肃依法治蜀,除贪官,废杂税,善断案,整肃治安。治蜀两年,社会安定,百姓丰衣足食。文肃在蜀建树颇多,政绩卓著。洪武十七年(1384年)又升为南京礼部尚书。文肃到南京赴任,不久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南京竹桥官舍,享年57岁。


上一篇:[琅岐民间故事]吃吴庄保护洋下
下一篇:长门炮台与“缺嘴将军”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琅[70404]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白[62393]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砚[61296]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万[60644]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9 forecast news [琅岐互动新闻系统]  V1.5Access版 b2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缀告服务|儀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

新闻系统核心: 尘缘雅境  制作:杨正炎(雪域一线天) [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莆田网站建设 页面执行时间:109.375毫秒

闽ICP备150207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