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约6万亩建设可利用土地,农业用地面积达1.3万亩,琅岐一直被认为是福州不可多得的“处女地”,近年来随着基础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这里正逐渐变得欣欣向荣、潜力非凡。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作为马尾新城建设的主战场,福州新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自贸区福州片区的一部分,琅岐正谋划着利用“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二三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三条腿在“十三五”期间迈向更全面的大发展时代。
着眼基础建设 激活镇域活力
“琅岐人气一直不高,单从本地房地产项目的销售就可以看出一二。原因是什么?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琅岐没有良好的基础配套做支撑。” 琅岐镇党委书记余广暖认为,琅岐自然环境优越,可开发又土地较多,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什么人气,主要是因为交通不便捷、供水条件不良、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配套设施落后的原因。
在余广暖看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很简单——缺什么就补什么。“‘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以重拳突破这个多年难解的问题。”
交通方面,环岛路二期今年年底的完工,“十三五”二期、三期与雁行江主干道征地工作将使琅岐全岛形成一个环路,打通全岛交通干线。琅岐凤窝隧道和东部快速道近年将贯通,拉近与福州母城之间的距离;医疗方面,琅岐医院在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将投入使用,未来几年更有计划动工建设“海西骨科医院”实现两岸医疗合作;最为人诟病的供水问题,也会随着琅岐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全线推进建设,而满足未来十年岛上的用水需求。
“‘十三五’时期,琅岐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基本满足琅岐的发展需求,不再是琅岐的‘尴尬’。”余广暖如是说。
打造精品农业 塑造琅岐品牌
如果说基础建设是地基,那么农业就是琅岐的第一层楼阁,在琅岐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
“琅岐的最大特色就是极其优良的自然条件。”余广暖认为,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要坚持政策帮扶和机制创新同步,“更为重要的是要打造属于琅岐的农业品牌,重质而非量,这也是琅岐农业‘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发展方向。”
余广暖表示,琅岐不能走传统农业的旧路,琅岐空间有限,以量取胜是不明智的,应该在品质上做文章。譬如“琅岐
蟳”地理标志已申报成功,全市首个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去年也已落户琅岐等。这些成果不仅打响了琅岐品牌,也为百姓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入,据统计,仅琅岐蟳养殖面积就超过100公顷,年产值超5千万元人民币。
“十三五”期间,琅岐还将持续塑造琅岐精品农业的形象。促进农业特色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独具品位的依山、傍水、沿江、滨海休闲农业产业带,重点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都市现代农业精品示范项目和农业龙头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琅岐正加强闽台农业合作,带动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6年,台湾农业协会将与琅岐合作,种植台湾独有的火龙果品种,琅岐也成为该品种的大陆唯一种植点。
引入新兴产业 增强经济支撑
“尽管琅岐定位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岛,但依然需要引入一定的产业,来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余广暖表示,琅岐仅仅依靠农业和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的旅游项目是很难在“十三五”时期获得长足发展的。“这就需要引入符合琅岐定位绿色、服务、高新等产业,以产城融合模式发展琅岐。”
余广暖特别提及,琅岐环境优美、未来交通便利,十分适合发展总部经济。福州新区规划也似乎印证了他的观点,在纳入福州新区建设的12项琅岐项目中,企业总部综合开发项目将于2020年全面建成,项目投资15.66亿元,计划建设11座企业总部大楼,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旅游产业也将获得大发展。怀德度假村项目、游艇码头项目、文化旅游综合体、海峡国际峰会等一批重大项目将于“十三五”期间落地建成。
另一方面,琅岐计划做好对台文章,通过把握台湾地区最新产业转移机遇,推进与台湾产业深度对接、融合发展,形成琅岐独特的对台经济。“十三五”期间,琅岐将大力推进琅岐对台客运码头等对台园区发展,形成产业对接集中区;积极引进台湾大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打造海峡西岸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基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