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伬”俗称”十番乐队“。众乐合奏,以金革为主,丝竹辅之,其调高扬动听,福州人称为“叶欢”,谓声叶和而成欢也。叶欢本作“十次”,为“十番鼓”之省称。
福州“十番”之组合,始于明,盛于清,源于福州茶亭街一带,在清乾初就浒于福州地区。清乾隆举人郑洛英(侯官人)在《榕城之竹枝词》之一云:“闽山庙里夜人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校‘十番’。”说的是当时福州地区庙会闹十番的场面。
琅岐“十番伬”于清乾隆年间就由榕城传入,最早是琅岐人在茶亭街一带当工人的一班人回乡后,传授本乡青年吹奏“十番”,以后慢慢地流传于琅岐各乡村,成为群众自娱自乐的组织,至今,琅岐镇“十番伬”已达到五班。每当庙会、迎神、婚丧喜庆、重大节日活动,十番乐队就参加演奏,增添欢乐气氛。琅岐十番乐队还参加福州郊区、福州地区演奏比赛,获得好名次。
“十番伬”琅岐民间有一定组合,每班十至十五人,平日练习演奏,如学席曲然,故俗称“十番伬”,又叫“十番鼓”。
十番者,吹双笛用紧膜,其声最高,调之“闷笛”,佐以箫管,管声如人度曲。三笛紧缓,与云锣相应,佐以提琴,锣鼓紧缓,与檀板相应,锣鼓配合,众乐齐,乃用单皮鼓,响如裂竹,所谓“头如青山降,尾似白雪点”。首尾呼应,声韵悠扬。
十番所演奏的乐器以锣、鼓、钹、檀板、笛、箫、笙、二胡、三弦等十种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十番乐调植根于民间,传统曲牌十分丰富,有《万年欢》、《千秋岁》、《朝天子》、《蟠桃会》、《石榴花》、《西湖曲》、《将军令》、《南清宫》、《东瓯令》、《北云墩》等十大套。以后又有《一枝花》、《西江月》、《秦楼月》、《水底天》、《美人桥》、《升平乐》、《月中桂》、《海潮珠》等。套曲一般都有前奏、主曲、尾声等乐段,曲式完整,演奏时,管弦乐与打击乐或齐奏、或轮套,配合默契,板介严谨,节奏感强,很受欢迎。
在赶庙会、闹元宵、踩街、迎神、庆典活动时,十番乐队着统一服装,戴礼帽,演奏十番乐调,甚为动听。有时边走边奏,每班十番乐队都有一个领班人,手提本班街头彩旗,即本班雅号。如琅岐屿十番乐队雅号“声听月楼”在琅岐岛较有名气,在历次市区十番乐队演奏中名列前茅,很受群众青睐。“十番伬”是琅岐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成为民间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绽开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