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文化人
刘文光
在琅岐当了5年的副镇长,去年11月岗位调整转任党委委员,主要分管宣传和统战工作。
冥冥中似乎有为我设定的感觉,这种感觉并非是组织的考察,而是空灵处的感应,这与我的业余爱好有关。去年,中心组学习要我给机关干部上堂课,这样的集中学习本来就不多,因为是我的第一次上台名为讲课的事情,所以比较重视。就蛮用心地准备了一个视频课件,题目叫《佛教与禅宗》。刚开始还担心讲这个会不会不妥,没想到讲完大家普遍反映挺好,毕竟是文化方面的宣传。前几天又完成了一个课件,关于希腊神话的,接下来我想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
当然,首先我不是一个学者,其次宣传的范围也就集中学习这样的一个平台,因此更多的应该是立足于自己的兴趣和价值取向。作为分管宣传、文化和统战工作,我用心完成或者即将努力去促成的课件,它们似乎早就扎根在我的脑海里,不然单纯依靠工作的促力,是不会有太大的热情的。所以有这样的一种玄机和感召,它契合了我日渐形成的读书写作、研习书法的精神追求。这种自娱自乐是我为之快乐、让心安放的所在。如今变得似乎有了土壤,这种感觉很充实,就像我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参惮悟道一样,美其名曰工作需要。
让我欣喜的还有,上任才三个月,马尾宣传部就给我寄了2次书,每次2本:《中国文化的反省》、《大国兴亡录》、《中华史纲》和《大数据时代》。可见书都不错,蕴含着上级的良苦用心:多阅读、多涉猎、多思考,希望我们从事文化做宣传的干部都是知识型的干部。
前几天,我和大学生村官就如何办好《新琅潮》进行了座谈。不好意思,我也曾经如此年轻过。所以和他们分享了许多心得和感想,也寄托了一些期盼。用人民日报卢新宁主任的一句话说就是:“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也是自勉!
做文化做宣传会让人年轻,因为你从事的是与内心相连的东西,这就是激情,这就是理想。它化作了文字,化作了手中的太极拳,化作了宗亲族谱的相连。如此的静动相宜,颇合我们中国的中庸之道。
所以你看,都七十余岁了,我们的退休老教师朱立仪先生,仍旧热衷于家乡文化的宣传,仍然和年轻人一道耕耘在琅岐互动网上。忙着采风,忙着用镜头捕捉民俗风情;还有我们的退休老干部杨东汉先生,他也不闲着,现在忙着做文物修复的工作。他更利用工作之余,一个人在做琅岐地方志的编纂,目前已整理编写书稿300多页。是他继《琅岐岛风采》、《琅岐姓氏源流》以及《琅岐民歌童谣》之后的又一心血倾注;还有被评为“福建好人”的老党员杨英祥先生,一个人,一辆车,12年风雨无阻,走街串巷,用一个人的长征传党万里;还有那些未曾谋面的关心询问琅岐文联活动开展的村民,••••••
我看得出来听得出来,他们脸上洋溢着羞涩声音传达着激动。朝气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他们不好意思说----让我告诉你:我们都是文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