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孩子,什么时候接到我家住几天,让他享受家庭的温暖。”昨日,本报一名读者看到本报“缺爸爸”村庄的报道(详见昨日本报A12版)后,打来热线电话。
8岁的小安(化名),家住福州琅岐岛的闽江村,他爸爸在他刚出生没多久,就因为海难离开了他。在这个村子里,和小安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其他十几户人家。昨日,本报报道此事后,不少读者动容,希望能够帮助这个艰难的群体。他们当中有边防民警、有学生、有热心市民,还有从外地赶来的热心志愿者。
据了解,目前,福州马尾边防大队已经拟定一个初期的计划,成立一个专门救助这些“缺爸爸”家庭孩子的专项基金会。借此,他们也呼吁社会上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帮助这些在苦涩中成长的孩子们。
边防民警当起“临时爸爸”
昨日上午11时,马尾边防大队琅岐边防派出所的民警们,再次来到小安家,给小安送来了慰问品,并帮他辅导功课。
“这个古诗背给叔叔们听下吧。”面对民警的要求,之前比较腼腆的小安很爽快地答应了。
当一位民警拿出一些学习用品后,小安更是高兴得一蹦而起,并拿着彩笔向身边的小伙伴炫耀:“我有这么多,你有吗,耶……”
为了帮扶小安,琅岐边防派出所民警将担当小安的“临时爸爸”,定时走访慰问他。另外,他们也将时刻关心和小安同样遭遇的孩子们。
大学生们愿点对点帮扶
“也许,我们感受不到这个8岁孩子心中的渴望……也许你我都并不富裕,但只要我们都有一颗爱心……涓涓细流便可汇成江河……”昨日,在农林大学东方学院里,一份爱心捐款倡议书迅速传播开来。
该学院红十字会的成员邱婷婷说,从本报报道得知“缺爸爸”孩子们的遭遇后,他们组织成员来到小安家里问候。另外,一名特地从厦门前来的大学生志愿者也赶来看望小安。
邱婷婷说,如果这些孩子的亲属们同意,他们今后将分成几组,“点对点”长期帮扶孩子们,“给他们带去更多温暖。”
热心读者愿捐助这些孩子
“缺爸爸”村庄经本报报道后,引起巨大反响。很多网友在网上发言为这些孩子们加油打气;数十位读者致电本报希望前去看望小安他们,或者希望本报公布一些捐款方式,为小安他们缓解一点经济压力。
昨日,在采访小安爷爷的过程中,不时就有热心读者打来电话。其中,一部分读者希望帮助小安,以及其他一些没有父母或者家庭困难的孩子们。
“我和老公今年40多岁了,还没有孩子,很想领养一个,给他营造一个温暖的环境,让他健康成长。”福州一位女读者说。
爷爷心声
不敢想未来的生活
谈起今后的生活,小安的爷爷免不了担忧。他说,由于小安的奶奶两次中风,累积下来的手术费和医药费,已经让这个多年没有任何经济收入、仅靠低保金过活的家庭,欠下了近10万元债务。
“目前只能靠‘克扣’奶奶的医药费来维持生活。”小安的爷爷说道。
“欠下的这笔钱,也只能等小安长大后让他自己还。”说到这里,小安的爷爷语气十分沉重,至于接下来小安的学费、生活费等,他更不敢想,“只希望接下来不要生什么大病,这就算我对孙子最大的帮助了。”
网友声音
要怎样资助孩子们读书呢? ——网友“无情”
坚强起来!我们永远支持你! ——网友“06毕业生”
如果你想关注并帮助他们,请关注《东南快报》以及琅岐边防派出所的官方微博,或者拨打爱心热线18359118115(琅岐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叶翔电话)),,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讯(本报记者 侯希辰)7岁的小渝宁,他刚出生时,爸爸出海打鱼出了意外,再也没回来,之后妈妈离家、奶奶两度中风瘫痪,剩下年迈的爷爷支撑着全家。昨天,本报A34版报道了福州马尾琅岐岛上一群“失依”孩子的故事后,引发许多爱心人士的反响,他们纷纷表示要帮助这些孩子。
“看到小渝宁的心愿,不是新书包,不是玩具,只是想要爸爸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福州市民黄小姐一早给本报新闻热线打来电话,说想帮助这些“失依”孩子,“失去‘爸爸’这个家庭主要劳动力,他们家庭的困境可想而知,有能力有爱心的人们,都应该伸出援手。”
琅岐边防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本报的报道见报后,不少爱心人士来电,有询问孩子们情况的,有要给孩子们捐钱捐物的。厦门一名大二学生,昨天还赶到琅岐岛上,看望小渝宁,希望能给小渝宁带来学习和心理辅导方面的帮助。
民警说,他们正筹建一个基金,帮助这些孩子,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一起伸出援手,帮帮这个艰难的群体。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