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讯(记者吕路阳)记者昨天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第一批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申报和评选工作已于日前结束,27个申报项目获市政府原则通过,这27个项目被正式批准后,就将成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去年10月以来,福州市文化部门在全市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并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市开展了第一批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申报评选工作。
为保证评选的严肃性、客观性、真实性,真正体现福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关部门制定了评选条件:一要具有较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二要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并较为普及;三要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相传的特点与符合整体性保护的特点。
据专家介绍,像不久前刚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寿山石雕、十番音乐、伬唱、闽剧无疑代表了我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价值,其所在地入选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当之无愧;而腰鼓、秧歌、高跷旱船、舞龙舞狮、软木画、木雕根雕等都在当地有着较大影响,或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或为具有一定造诣和发展潜力的传统工艺品;此外,像琅岐的肩顶戏、长乐琴江满族村的抬阁戏、连江潘渡的拉线狮、永泰梧桐镇的椽板龙等,都在当地的一定群体中保持世代相传的特性,但又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把这些处于生存边缘的传统民间技艺列入保护范围,有利于其复苏并发扬光大。
第一批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申报评选工作开展以来,受到了各方普遍关注,各县(市)区、乡镇街道都踊跃申报,端出了拿手绝活。据统计,全市各县(市)区共申报了39个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项目。经过严格的研究筛选评审,最终27项入选。这27个项目涉及高跷旱船、舞狮舞龙、腰鼓、旱船、伬唱、闽剧、太平鼓、秧歌、闽剧、十番音乐、寿山石雕、软木画、木雕根雕、车鼓、肩顶戏、抬阁戏、拉线狮、椽板龙、肩头坪、畲族文化等20多项民间文化艺术。
有关方面已决定在9月下旬为第一批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