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彦)炎炎烈日下,公交车内拥挤,闷得透不过气来;瑟瑟寒风中,站台上积聚满乘客,翘首等待;正规“面的”和无证“黑的”混在一起拉客抢客……多年来这样的景象在开发区内像四季更替一样重复上演。
今年,这种“出行难”的局面有所改观,7月22日,记者从区交通局了解到,上半年以来,我区积极开展工作,出实招,下狠力,从优化公交线路、加强运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客运企业及车辆的监管等方面解决出行难题,取得了一定实效。
出招“快” 急群众所急
不久前,由于新城建设需要,开发区对儒江路实施改造工程,造成了公交车临时改线,没有从儒江路通行,这对附近的大量居民和企业员工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区公交线路原本就不够丰富,改道令群众被迫到最近的其他站点乘车,常常需要多走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路程。
“接到群众反映后,我们尽可能地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希望能早一天让大家就近乘车。”区运管所法制科科长邓威告诉记者,抱着这种急群众所急的想法,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区交通局1个多月之内先后派人与市公交集团公司相关人员6次到儒江路现场查勘该路段的改造情况。
6月份,市交通委和公交集团公司终于同意按照开发区的要求给予特事特办,恢复原有线路通行。邓威告诉记者,“儒江路按原计划要到年底才能恢复通行,如今提早了半年。”
类似“急群众所急”解决问题的事还有不少。如此前群众反映区内仅有的出租车辆——“面的”线路单一且覆盖不足,许多地方无法抵达的问题,区交通迅速研究制定了相关对策,今年4月1日起,区“面的”便由原来的随意行驶规范为按固定线路运营,并加装线路牌和GPS卫星服务终端以加强监管。家住马尾的许先生称赞到,“虽然跑的车不算多,但去卧龙山庄偏一些的地方现在也能到了,有固定的线路牌,我们坐的时候知道是正规车辆,安心很多。”
据介绍,上半年以来,我区延伸并优化2条公交线路,3条线路增加车辆,5条线路更换车型,58路、73路、116路、131路、137路公交更换为更大车型,提高每天运力近2000人,73路、37路等主要线路在高峰期间由每车12趟次增加为14趟次,大大增强了公交运力。
落点“准” 想群众所想
除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外,区交通局还将群众之忧时刻放在心上,设身处地替群众着想,找准“落点”解决关键困难、重点困难,不断改善区内出行条件。
“周末很多人都喜欢到福州台江万达广场,以前基本只有37路一路公交可以到,现在也可以坐139路去了。”今年5月,58路、139路公交线路延伸倍受称赞,可以乘车到达原本无法抵达的马尾水岸君山、金融街万达广场等地,让区内群众十分高兴。
这一切都源于区交通局为群众着想,换位思考的工作作风。区交通局一位主要领导告诉记者,“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派领导干部去乘坐不同线路的公交车,转车、换车,调研具体困难,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以此发现问题并解决在‘实处’。”
不仅是线路的改变,在到实地调研的过程中,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像104国道等地的公交站台靠外,就在路边,没有顶棚,既危险又不人性,今年我们就重点建设了大量新站台。”该领导介绍道。
据介绍,上半年我区全面推广建设新式公交站台,建设完成104国道(福马路沿线)22个公交站台,港口路2个公交站台、江滨路沿线26个公交站台,罗星西路6个公交站。现马尾青洲路公交站台正进行招标,拟将亭江沿线部分公交站台纳入该项目建设改造计划。该领导表示,“这些公交站台基本都是采取港湾式设计,增加了车辆停靠时候车的安全性,更加人性化、美观。”
7月15日,作为开发区解困出行难的又一关键项目——马尾公交枢纽站建设项目勘察单位进场钻探完毕。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该项目获得了青洲路中铝瑞闽旁边地块、原规划长途客运接驳站地块及马尾青洲高速桥下地块约20亩建设用地,投资规模约1000万元,截至目前已办理了项目选址意见书、总平图报批,下半年将全面动工。该项目完工时,从开发区到福州主城区的出行便捷度将大大提升,这里将集合公交首末站、长途客运站、出租车站点,甚至具备加油、加气等服务功能,届时群众只需乘车到枢纽站便可搭乘到辐射全福州的各路客车。
尽管在各部门不断努力下,开发区的出行条件有所提高,但与福州其他主城区相比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鉴于此,在接下来的半年内,开发区还将积极完善马尾公共交通网络,争取开通闽安-白眉公交线路,增加37路、73路、116路等线路车辆,积极推动在区内投放50辆出租车和小巴士等,进一步满足群众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