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毓松林漉
“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
“统筹做好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人居环境,保持地方特色,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五部分第17条
1995年,福州城市建成区面积为75平方公里;
2000年,福州城市建成区面积为92平方公里,5年间,城区面积扩大了23%;
2004年,福州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65平方公里,提前6年完成《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201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161.3平方公里”的目标。
海峡西岸的福州,将跨过闽江,跨过乌龙江,由“三山一水”城市格局迅速扩张为“七山二水”,向现代化的滨江、滨海生态城迈进,将浩瀚东海揽入怀中……
老城旧貌换新颜
“你问我说这几年的福州变化呀?太大了!”记者昨日在江滨大道随机采访福州市民时,家住融侨锦江、70岁的陈依伯乐哈哈地说:“江滨南北岸以前都是一片滩涂,才几年时间,你看,这里有草坪,有绿树,还有雕塑,沿江两岸破破烂烂的房子都不见了,新盖的楼房一座比一座漂亮!”
陈依伯说的只是福州一隅的城市变化,近年来,福州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旧屋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卓有成效,一个个具有现代城市气息的住宅群拔地而起,现代化的福州城市新格局基本形成。
形成“七山二水”格局
福州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首位城市、特色鲜明内涵丰厚的文化大市、现代化的滨江滨海生态城。区域发展构想是双城双翼双轴线。
未来的福州城将变为“一中心七组团”,即中心城区和闽侯甘蔗、荆溪组团,上街大学新区组团(包括南屿、南通),青口组团,马尾组团(包括快安、亭江、连江琯头),长乐城关、营前组团,琅岐组团等。除现有的屏山、乌山、于山、闽江范围外,“大福州”主城北将扩至莲花山,南跨乌龙江至五虎山,东至鼓山,西至旗山,形成“七山二水”格局,进一步显现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江在城中,城在江边的独特自然环境特色。
辅城即长乐滨海新城,由滨海新城和鹤上金峰、漳港、松下等组团组成,人口将达125万人,建设用地18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都市型工业、体育旅游业和高尚住宅区。
北翼经济区由环罗源湾地区主要城镇、工业集中区及罗源、连江县城组成,建设用地可达15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重点发展环罗源湾区域,把该地区建成为福州港的重要港区,海峡西岸的重要临海工业基地。
南翼经济区由福清元洪、渔溪江阴、镜洋东张、江镜、高山等5个组团组成。建设用地面积达200平方公里,人口175万人。该地区重点发展港口工业及其他临海重工业,是福州未来重要的产业基地。
沿海发展轴北起罗源湾,经可门、大官坂、长安、琅岐、国际机场、滨海新城、元洪投资区到江阴港区,通过建设沿海大通道把这些功能区联为一体,使之快速形成滨海经济走廊。
沿江发展轴以福州中心城为起点,以闽江、乌龙江为依托,向西可拓展至甘蔗、竹岐,向东可发展至长安、琅岐和机场周边区域。(本报记者朱毓松林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