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马尾琅岐岛素来风光迤逦,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这还与当地良好的治安环境不无关系。走上琅歧街头,人们便可以看到一位皮肤黝黑的瘦削老人,长年累月骑着一辆自行车走街串巷,沿途宣传“平安建设”,并分发有关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单。老人的自行车常常惹人注目,车上载有两个喇叭,还有广播器,车前车后都挂着牌子,上面写着“平安琅岐宣传”六个醒目的大字。
去年7月份,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鲍绍坤在当地检查工作时,看到了正在宣传平安建设的这位老人,鲍书记了解情况后给予高度肯定,并笑着对老人鼓励道:你是我们的“编外警察”呀。这位老人就是63岁的杨英祥,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后的他还是闲不下来,骑上自己改装的自行车当上了“平安琅岐”义务宣传员。这一干,就是5年多,无论晴天雨天,他都骑车上路……
“我63岁,车子85斤”
杨英祥当过老师,也当过兵,还在部队入了党,退伍转业后分配到福建省闽运连江公司,2000年退休。退休后的杨英祥并没有闲下来,他觉得自己是个党员,就应该发挥余热,为大伙做点什么。于是,他挂靠在琅岐公安分局当个普通的义务保安宣传员,杨英祥说:“有时候,党和国家的声音可能无法很好地及时传达给当地的群众,我骑着车挨家挨户地发一些有关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传单,要是看不懂,我就挨个解释。我不图别的,就图群众能说‘共产党好’,也让所有的大人、小孩都知道我们琅岐是怎么建设平安的?”
有了这个想法,杨英祥开始琢磨更具体的事项。2002年初开始,他陆续买了自行车、广播器、电池、电线、喇叭等,自己鼓捣起来。就这样,他花了半年时间摸索,并自掏腰包近2000元钱,全副武装的“爱车”出炉了,车上装备齐全。从此,杨英祥开始频频出现在琅岐的大街小巷,而自行车上喇叭里播放的内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2002年底,杨英祥开始宣传党的十六大的政策精神;2003年到2004年,喇叭里广播的是“如何防治非典”;2006年,“八荣八耻”又成了宣传的重点。渐渐地,琅歧岛上的居民都知道了这么一位骑着自行车的宣传员。
曾经有个小伙子想看看这车到底有什么“机关”,抱起车子的那一刻他吓了一跳:这车可够沉的!杨英祥说,车子有85斤,很难骑,上坡就只能推,下坡又很难刹住车,他还因此栽过跟斗,幸好车没摔坏。后来他给车又加装了一副刹车,下坡才安全了一点。因为车重,轮胎也磨损得很厉害,外胎一年都要换上好几次。但就是这辆难骑的车,陪着杨英祥越走越远,北上浙江,南下广东,磨破的鞋子不下50双,而沿途也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车上喇叭里传出得党的声音……
“别人不理解没关系,只愿琅岐能平安”
杨英祥组装自行车的钱都是自己出的,平时自行车的维护保养费用,也都是从自己的退休工资里面扣。他体弱多病的老伴对此很不理解,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本来希望靠着杨英祥的退休工资过日子。“可他倒好,把钱拿去组装自行车,不但每个月往车上投钱,而且就跟上班一样,早出晚归,根本顾不到家。”子女们则说,虽然家境不是很好,但总能养得活老人家,怎么能让他“抛头露面”找苦受。为此,全家人一度以为老杨“脑子不对劲了”。
不少琅歧岛上的居民一开始也不理解杨英祥的举动,觉得他整天骑着车喊啊喊的,能有什么效果啊。有些喜欢闹事的人,还有一些被杨英祥“广播”过的小偷小摸者,趁着杨英祥停车发传单的功夫,把他的车胎给扎了。面对周围人的嘲笑,杨英祥默默地推着80多斤的自行车徒步走回家,车上的广播器沿途还在不断地播放着“平安琅歧”的宣传录音带。第二天,带上了气筒和备胎的杨英祥继续上路。
渐渐地,琅歧人听多了杨英祥的宣传,听惯了杨英祥的宣传,也听懂了杨英祥的宣传。大家也开始明白了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平安琅歧”。杨英祥的坚持感动了大家,琅歧人对于杨英祥的态度,也从不解变成了佩服和尊重,这其中也包括杨英祥的老伴,时不时地就给他打电话,嘘寒问暖。她说,为了大家,牺牲一点小家的利益,老杨做得对,做得好。杨英祥则说,做事情贵在坚持,认准了一个目标,就要做下去。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家平安,琅歧平安。现在,杨英祥骑车在街头经常会被村民叫住攀谈两句,大家都说:“年纪那么大了,还这样在外面跑,真是不容易,党员就是有觉悟,就是先进。”有了大家的支持,杨英祥现在总是乐呵呵的,骑车都带着笑。这不,琅歧镇综治办2006年开始给他每月400元钱的补贴,也让他更有了坚持的动力,他笑着和笔者说,有了政府的支持,群众的理解,我仍然会继续出现在大伙面前,成为琅岐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林枫(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宣传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