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916-2005)是一位用另一种方式书写革命热情的伟人,
以下讲述的,是他始终如一的爱情,和他面对富贵生活时所展露的品格。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荣毅仁和夫人杨鉴清携手度过了60周年的钻石婚。企业的兴衰,家族的聚散,潮涨潮落,甜酸苦辣,他俩都一起走过来了。荣毅仁和杨鉴清的婚姻,却既是“包办”的,也是“自由”的。
爱情故事发生于荣毅仁在无锡中学进修的时候。一天中午,荣毅仁与同学在操场上散步,只见校门口来了一辆包车(旧时有钱人家自备的一种人力交通工具)。包车上下来一位小姐,一身淡雅装束,俊俏秀丽。荣毅仁顿觉眼前一亮,不由得多看了她几眼……后经打听,荣毅仁得知她是当地名门杨干卿的二女儿杨鉴清,从上海圣玛利亚女中转回省立无锡中学读初中。
荣毅仁10岁时订过婚,不幸,那位小姐两年后病故了。荣毅仁慢慢长大后,有了主见,要自己挑喜欢的人。提亲的来了,他总是对父母说:“我不要。”一天,荣宅旁竞化小学的施校长拿了一家小姐的“八字”来荣家,这“八字”放了一段日子,荣家一直不置可否。女方家里正想收回“八字”,荣毅仁一打听,得知那位小姐正是杨鉴清,不禁喜出望外,赶紧对娘说:“娘,这家小姐我中意。”
杨家那头因为女儿的“八字”送过去后很久才听到回音,不免要端几分架子。主人杨干卿对媒人说:“他们看中了,我们还要看一看呢。”接到媒人回话,荣毅仁这个“毛脚女婿”就上门拜访。荣毅仁个子高高,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一交谈,杨干卿夫妇觉得他谈吐不俗,彬彬有礼,很有见识——这门亲事就此定下来了。时为1932年,荣毅仁16岁,杨鉴清15岁。
那个年代,未婚夫妻几乎没有公开接触的机会,荣毅仁和杨鉴清便借鸿雁传书交流感情。有趣的是,杨鉴清的第一封情书并不是她自己写的,而是由她父亲捉刀,用的还是文言文。文言文对荣毅仁来说,自然游刃有余,他就“对等”地也用文言文给她写回信。老丈人本是满腹经纶之士,看了荣毅仁写的信也眉开眼笑,他没想到未来的女婿古文根底这样好,满意得很,“示范”了一下以后,就“权力下放”。荣毅仁考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后,杨鉴清则在苏州镜海师范女中读高中,两地书就频频来往于苏州、上海之间。
1936年,荣毅仁毕业前一年,杨鉴清高中毕业。这一年,适逢荣氏企业出现了新的生机,因此,荣家喜上加喜,办了他们的婚事。
秀外慧中的杨鉴清在婚后堪称典型的贤内助。她谈吐文雅,性格温柔内向,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文化涵养。1959年她随荣毅仁到北京后,一时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北京饭店举行的一个舞会上,杨鉴清见到了周恩来总理。总理夸赞荣毅仁爱国,要求进步,并对杨鉴清说:“你思想也要跟上,不然,夫妻将来会有距离的。你现在还在家里吧?我来给你安排一个工作好吗?”不久,统战部门果然来人征求她的意见,最后安排她到全国工商联任家属委员会副主任。杨鉴清特地用心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买了张月票,满怀喜悦地上班去了。
“文革”后尽管没有出来工作,但杨鉴清仍关心政治,关心大局,每天要看很多报纸和书刊,这也正是荣毅仁所嘱咐和希望的。在她跟随荣毅仁出国时,荣毅仁总是一再叮嘱,你出去不要多说,要记住“藏拙”。
荣毅仁夫妇生有四女一子。新中国成立后,荣毅仁一直住在北京东城一座四合院里,这是叶剑英元帅特地嘱咐王震给安排的。在这座四合院里,荣毅仁和杨鉴清度过了结婚50周年的金婚、60周年的钻石婚,他们相知、相爱、相守到白头。
富而不奢生活简朴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说,荣家是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首富,我国在国际上称得起财团的,恐怕也只有这么一家了。但在1956年,荣家把全部企业都拿出来和国家合营了,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荣毅仁曾对一位法国大资本家说:“钞票再多,对荣家来说也不过加上几个圈圈,实在没啥意思了,倒宁愿把定息拿出来每年替国家新开一家纱厂。”
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领衔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了。在他的领导下,中信公司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1993年3月30日,新当选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宣布:我不再是“老板”了。当他告别了“红色资本家”生涯时,中信公司总资产已达507亿元人民币。
刚毅仁厚的荣毅仁喜欢的名言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荣家是富贵之家,但富而不奢,讲究而不浪费是荣家的一大特点。平常,荣毅仁夫妇饮食上非常简单,家里做饭的阿姨平时做什么,他们就吃什么。
荣家会客厅曾接待过许多中外贵宾,可以说是整个荣家最讲究的地方。但是,平常没有客人来的时候,会客厅沙发上的靠垫、坐垫又都换成布制的;只有接待客人时,这些垫子才会套上体面的“外衣”。
由于身份和地位,荣毅仁和夫人杨鉴清非常注意穿着打扮,出国时他们会到名牌店购买名牌服装。而且,出访时荣毅仁的西服从不连穿两天,杨鉴清说:“这并不是挥霍,而是要展示中国人的身份。我们花的是自己的钱。”但是,在香港或国外订做的高级服装,杨鉴清只是在参加重大外事活动或盛大宴会时才穿,平时就舍不得穿。为了节约,她还想出了一个妙招——仿制。荣毅仁每天要穿的衣着杨鉴清总是安排得妥妥帖帖的。每天晚上杨鉴清还要亲自动手给荣毅仁擦好皮鞋。她说:“他的衣服天天换洗,天天烫。衣着若是保养好了,穿得省,一点也不浪费。他的衣服、鞋子一年只要添一两套就够了。”
在许多人眼里,有钱人挥金如土,大多追求各种平常人难以做得到的特殊嗜好。而荣毅仁的嗜好却是老两口相守在家欣赏音乐和古典文学。“文革”期间,荣毅仁还曾以“养花”为乐趣,庭院赏花是荣毅仁生前必做的功课。